化脓性上颌窦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书鱼扫文雪盲精确而又冰冷的雪地悲 [复制链接]

1#

阅读平台:豆瓣阅读

小说作者:李大发

书评作者:菜籽

但凡要评价世上任何一件事物,都离不开骨肉皮三字。譬如选购器物,先看外观是否喜爱,再看是否实用,最后看质量如何;又譬如与人相识,初时看人外观衣着,然后看谈吐举止,最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看小说也是一样,最开始看文笔,然后看故事,最后咂摸出作者在写作时无可掩饰的那一点意味。

最开始打开《雪盲》的时候,其实只是因为朋友的推荐,而内心并无太多期待。但刚翻开两页,冷峻寒风扑面而来,让我一愣的同时不禁为看到的文字血灌瞳仁,立刻迫不及待地翻了下去。

我真的是太喜欢这种文风,流畅冷静、稳定平直,无修饰、不掩饰,干脆且坦白。这样的文字带来的是电影一般的镜头感,甚至让我幻视了一瞬《看不见的客人》开头那夜幕下的长镜头。早熟而无助的女孩、只想逃离的女人、粘腻浓稠让人反胃的恶意,以及那卷着冰粒的肃杀寒风,让人只想缓慢地打个冷战。

刑警李正天在半年前参与侦办一起连环杀人案,最后目睹凶手在自己眼前跳下天台死亡,此事就此结案。然而半年后,在他职业生涯最焦灼的阶段,这个凶手死而复生,同样的杀人手法再现。而与之纠缠在一起的,是一层在这千万人口的都市中暗藏的恶欲阴影。

年轻英俊的主角模板、诡异离奇的犯罪情节、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有各种人格障碍心理问题的时髦反派——这些都是在网络文学中易出现的元素,其中或许还有身为×委书记或某地首富的爹娘。这些故事的作者无论如何试图“接地气”,都不会让读者产生太多的危机感——因为这些实在离我们的生活太远,离得太远的故事,便难以让人感同身受,这是一段安全的距离。

但《雪盲》并不遵照这个法则。

如果要给这本书来个评价,我会说它真特么太真。这种真并非世上是否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是其中人的辗转和磋磨实在让人如有实感,如在眼前。

这个故事若是放在十年前,或许能惊起众人神经,只是在日渐魔幻的今日,这个故事非但不算险峻离奇,更是平平无奇得类似新闻现在还天天挂在我首页并时有不同案例出现。

可是这桩案子并不仅仅只是一桩案子。随着作者看似平淡直白实则精确冷静的笔触,故事铺陈开来,渐渐仿佛就发生在现实中的眼前。它是不知多少个女孩日夜中的梦魇,是用财势和身份构造出的肆无忌惮,是让人因此丧命的罪恶,也是主角李正天肩上的沉重压力——升职加薪、婚姻大事、队里分房的机会、调查组的进驻调查、半年前的案情疑点、案子背后的血泪——全数系于其上,桩桩件件,实在太有实感,也太具压迫。莫说是局中人,就连看客也未免要感同身受,然后悲叹一声。

这是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沉重和摧毁。

这是这个故事的主体——这是俗世中一张层层叠叠的大网,其中人无处可逃,皆在苦苦挣扎。而诸位看客身上,又岂无这样一张大网?

半年前的旧案、仇敌的打压、调查组的进驻,让李正天处境极其艰难。然而作者并不仅仅只写他苦。

李正天的对头为了掌握他的行动,派来了自己的心腹林兮。我和朋友讨论的时候,都认为林兮这样的角色,想要写得让人讨厌,实在太过轻而易举。但事实上,李正天有自己的沉重,林兮也有自己的悲苦。两个人的故事纠缠在一起,却并非是俗套的展开,而是只能叹息一声,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又岂止只是他们两个。文中出现的个个角色、种种立场,都面临着来自家庭、经济、职场、社会上的层层压力。一环紧扣一环,一层压迫一层,毫无能逃脱其中者。全文也因此而蒙上一层晦暗不明的灰色调,更别提那不知还有多少的年幼受害者,她们的未来,又能何去何从?

我一直好奇作者的年龄与职业,因他所描绘的人情世故太过有既视感也太过真实,简直让人感同身受、心领神会。但与此同时,作者却又并非只强调这灰暗,事实上,在“惨淡的现实”面前,主角等人虽时常颓废迷茫,却又始终维持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在极具有镜头感的文字功底外,作者的幽默感也堪称一绝,种种让人拍案叫绝的段子信手拈来,藏在字里行间暗戳戳的冷幽默也让人忍俊不禁,仿佛即便所有人都在低谷中盘旋挣扎,也要向那一线希望奋力迈进。

或许只是众生皆苦,有情皆孽,但人非草木,又孰能无情?

于是即便如此,也要摸爬滚打,要头破血流,要风尘仆仆,要满心疲惫,要无数次晃过放弃的念头。于是空有抱负——甚至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坚持——和能力,却只能一次次被“现实”教做人,仿佛堂吉诃德冲向风车,但那是本能里的征途。

风车明明不该长久屹立,堂吉诃德也不该就此一次次失败,直到故事就这样结束。无灯的黑夜之后,黎明理应到来。而在这深深的泥沼里,也会有能苦中作乐的时机。

在此,希望这个故事,能够迎来光明的结局。

本文作者

菜籽

本文编辑

书鱼君

扫码加入小说讨论群探讨交流你爱的故事戳“阅读原文”欣赏佳作书鱼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